用途:
EM38-MK2能在不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情况下,同时测量两个不同深度的电导率和磁化率,最大探测深度为1.5米,可广泛运用于农业,考古学和土壤科学的近地探测,例如土壤盐分普查、土石坝渗漏通道检测、公路地基构造、地质构造勘测等。
EM38-MK2包含两个接收线圈,当线圈处于垂直偶极方向时,分别与发射器间隔1m和0.5m,可测的有效深度范围分别为1.5m和0.75m以内,当线圈处于偶极平面时,可测有效深度则分别为0.75m和0.375米以内。而EM38-MK2-1只包含一个接收线圈,当线圈处于垂直偶极子方向时与发射器的间隔为1m。
EM38-MK2采用温度补偿电路支撑的线圈技术,与前面推出的EM38系列仪器相比,可以显著改善与地面相隔1m时造成的温度相关的数据漂移 ,支持行走和车载的测量方式。可以外接电源,同时您也可以选配重量轻但能支持25小时持续操作的外接充电电池。另外车载操作可选配坚固的塑料材质的防护箱。包含蓝牙技术,电脑采集设备可以在10米以内进行可靠地无线连接,可选配支持仪器自动校正程序的可折叠自动标定套件,只要将仪器放入支架内部即可在数秒内得到校准,免除了繁琐的校准调试。
     
特点:
仪器几乎能在包括沙子、石块和沥青等高电阻率材料在内的任何地表条件下进行探测
操作简单迅速
数据采集可连续且容量大
空间分辨率高
测量精确度高

技术参数:
EM38-MK2型大地电导率仪主机  | |
电导率测量范围  | 0~1000 mS/m(4位数字)  | 
磁化率范围  | 距离1米时±28 ppt;距离0.5米时±7 ppt  | 
测量分辨率  | 满刻度± 0.1 %  | 
测量精确度  | 30 mS/m时:± 5 %  | 
野外初始源  | 独立偶极子发射器  | 
传感器  | 双独立偶极子接收器  | 
线圈间隔  | 1和0.5米(EM38-MK2)、1米(EM38-MK2-1)  | 
工作频率  | 14.5KHz  | 
通讯  | RS232或无线蓝牙1.2  | 
工作温度  | -40~+50℃  | 
噪音干扰水平  | 电导率:0.5 mS/m;磁化率:0.02 ppt  | 
电源选择  | 9V碱性电池(如Mallory MN1604或ENERGIZER L522)和外接充电电池(可选)  | 
电量  | MN1604电池持续供电5个小时,L522持续供电12小时; 充电池持续供电25个小时  | 
重量  | 5.4Kg  | 
尺寸  | 107×17×8cm  | 
运输重量  | 14.0 Kg  | 
运输尺寸  | 114×20×26cm  | 
DAS70-MESA3 野外手持数据采集器终端  | |
处理器  | Quad-core Intel® Pentium N4200 处理器  | 
操作系统和软件  | 
 
 Windows 10 多语言支持 Adobe Reader  | 
内存  | 8 GB RAM  | 
存储容量  | 128 GB或者256GB闪存 MicroSD/SDHC插槽,支持CF及SD卡扩展存贮  | 
无线连接  | 蓝牙,Wi-Fi 802.11 a/b/g/n/ac, 2.4 GHz and 5 GHz,2x2 MIMO,4G LTE, Micro SIM  | 
图形显示  | Intel® HD高清显示,在阳光直射下也可清晰显示,图像可自动旋转,触摸大屏  | 
显示尺寸  | 7" (178 mm)  | 
分辨率  | 1280 x 800 ,  | 
接口  | USB 3.0 一个, 3.5 mm耳机口一个,12 VDC电源口,大音响口,双数字通道拾音,可选RS-232 9-Pin 接口及5V 电源输出口。  | 
相机  | 后置8MP分辨率;前置2MP分辨率。自动对焦;LED闪光灯;视频捕捉技术,照片含日期及 GNSS位置信息  | 
尺寸  | 137 x 215 x 35 mm  | 
重量  | 680–907 g ,防撞击材料外壳设计  | 
电源  | 可移动可充电锂电池, 43 Whr  | 
使用时间  | 一次充电可连续使用8-10小时  | 
防水等级  | IP68  | 
工作温度  | -20 C to 50 C  | 
存储温度  | -30 C to 70 C  | 
通信方式  | RS232;USB;蓝牙;WIFI ,支持4G 无线协议(仅 Windows 10系统)  | 
GPS/GNSS  | 高精度 GPS/GLONASS/SBAS 接收器 精度:2 to 5米准确度, 72 GNSS跟踪轨迹,  | 
条形码功能  | 含1D/2D条形码识别  | 
应用文献:
[1] 李洪义,史舟,程街亮,李艳.基于EM38的土壤剖面电导率预测研究[J]. 中国农业科学,2008,41(1):295-302
                    